行业新闻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2022年05月04日中外香料香精第一资讯浏览量:0

甘松-匙叶甘松

别称:甘松香、甘香松、香松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收,愉秋季采者为佳。采挖后去净泥沙,不可用水洗,以免损失香气。除去殖茎及细根,晒干或阴干。

基源植物:败酱科甘松香属草本植物甘松或匙叶甘松(宽叶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

拉丁学名:

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

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 Don) DC.

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密被叶鞘纤维。

丛生叶长匙形或线状倒披针形,基部渐窄而为叶柄。茎生叶下部的椭圆形至倒卵形,是部下延成叶柄,上部的叶无柄。

聚伞花序头状,顶生,花后主轴及侧轴常明显伸长,使聚伞花序成总状排列。总苞片披针形,苞片和小苞片常为披针状卵形或宽卵形。花萼小,5裂,裂片半圆形,无毛,全缘,厚,脉不明显。花冠紫红色,钟形,筒外微被毛,基部偏突;花冠裂片5,宽卵形,前端钝圆;花冠筒喉部具长髯毛;雄蕊4,伸出花冠裂片外,花丝具柔毛;子房下位,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柱头头状。

果实被毛。花期6-8月。

甘松-匙叶甘松药材特征:

本品多弯曲,上粗下细。根茎短,上端有残留茎基,外被多层枯叶殖基,呈纤维状,外层棕黑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有的数条交结,并列或分枝;表面皱缩,棕褐色,有细根和须根。

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叶苦、辛,有清凉感。

优等品以条长、根粗、香气浓者为佳。

甘松-匙叶甘松药性: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

用法用量:3~6g。外用适量,泡汤漱口或煎汤洗脚或研末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注意:气虚血热者忌服。

典籍记载:

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脾之阳分用药也,与山柰合用更善。                                              ——《本草汇言》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一、典籍摘要

《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脾之阳分用药也,与山柰合用更善。”

《本草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本草拾遗》:“主熏皮黚黯,风疳齿匿,野鸡痔。”

《本草便读》:“医胃腑之寒疼,甘温辟恶;散脾家之郁结,香燥除邪。”

《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

《本草分经》:“甘温芳香,理诸气开脾郁,而善醒脾治恶气。”

《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主恶气,猝心腹痛满。兼用合诸香。”

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

《本草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

《本草择要纲目》“主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黑皮风疳齿、野鸡痔,得白芷附子良。理元气、去气郁,香港脚膝浮,煎汤淋洗。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厥者,用此有效。”

《中華本草》:“理氣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脹痛;不國民飲食;牙痛;腳氣。”

《本草匯言》:“甘松,醒脾暢胃之藥也。”

《開寶方》:“主心腹卒痛,散滿下氣,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其氣芳香,入脾胃藥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虛不食,久瀉虛脫,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脾之陽分用藥也,與山柰合用更善。”

《中藥大辭典》:“理氣止痛,醒脾健胃。治胃痛,胸腹脹滿,頭痛,癔病,腳氣。”

《飲片新參》:“理脾胃,開氣鬱,止腹痛,煎洗腳氣浮腫。”

《藥性歌括四百味》:“甘松味香,善除惡氣。治體香肌,心腹痛已。”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二、中药学记载

甘松

Gān Sōnɡ

别名        甘松香、香松、甘香松

功效作用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胀痛;食欲不振;牙痛;脚气

英文名    Nardostachyos Root andRhizome, Rhizome of Spoonleaf Nardostachyos, Rhizome of Chinese Nardostachys,ChineseNardostachys

始载于    《本草纲目》

毒性        有毒(一说无毒)

归经        胃经、脾经

药性        温

药味        甘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甘松.中药材.版本一

概述:本品为败酱多年生草本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或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茎及根。春秋季采挖,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

别名:香松、甘松香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中焦寒凝气滞,脾胃不和。

用法与用量:煎汤,3-6g。外用适量。气虚血弱者慎用。

贮藏:置干燥阴凉处。

临床应用:

1.甘松汤(《本草纲目》)治脚气:甘松、荷叶、蒿本格等分。煎汤外洗。方中甘松收湿拔毒,为君药。

2.(《本草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3.(《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甘松.中药材.版本二

【出处】出自《纲目》。

【拼音名】Gān Sōnɡ

【英文名】Nardostachyos Root and Rhizome, Rhizome of Spoonleaf Nardostachyos,Rhizome of Chinese Nardostachys,Chinese Nardostachys

【别名】甘香松、香松

【来源】

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和宽叶甘松的根和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Nardostachyschinensis Batal.2.Nardostachys jatamansi (D. Don) DC.[Pa-trinia jatamansi D.Don; N.grandifloraDC.]

采收和储藏:春、秋二季采收,愉秋季采者为佳。采挖后去净泥沙,不可用水洗,以免损失香气。除去殖茎及细根,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

1.甘松多年生草本,高20-35cm。全株有强烈松脂样香气。基生叶较少而疏生,通常每丛6-9片,叶片窄线状倒披针形或倒长披针形,长6-20cm,宽4-10mm,先端钝圆,中以下渐窄略成叶柄状,基部稍扩展成鞘,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主脉三出。聚伞花序呈紧密圆头状;总苞2片,长卵形;小苞片2,甚小;花萼5裂,齿极小;花粉红色;花冠筒状,先端5裂,基部偏突;雄蕊4,伸出花冠;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柱头漏斗状。瘦果倒卵形,长约3mm,萼突破存。花期8月。

2.宽叶甘松本种与甘松的区别在于:根茎密被叶鞘纤维;丛生叶长是匙形或线状倒披针形,长达25cm,宽达2.5cm,基部渐窄而为叶柄。茎生叶下部的椭圆形至倒卵形,是部下延成叶柄,上部的叶无柄。花后花序主轴和侧轴多数不明显伸长。果实被毛。花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500-4500的高山草原地带。

2.生于3000m以上的高山草原地带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

2.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多弯曲,上粗下细,长5-18cm。根茎短,上端有残留茎基,外被多层枯叶殖基,呈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棕黑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有的数条交结,并列或分枝,长6-16cm,直径0.3-1cm;表面皱缩,棕褐色,有细根和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叶苦、辛,有清凉感。

以条长、根粗、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外财为数个同心性的木栓组织环,常脱落,仅剩下最内一圈。中柱维管束系统常有炸数个木栓组织环分割成2-6束,每束由数个同心性的木栓组织环包围部分韧皮部与木质部。根的较老部分,由于束间组织死亡裂开而互相脱离,形成若干个独立的束。木栓细胞含黄色或棕黄色挥发油。

根茎横切面:维管束成不连续的环状排列;髓部中心有石细胞群,石细胞类圆形;石细胞群周围有木栓组织不绕。

【化学成份】

1.甘松根和根茎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缬草萜酮(valeranone),甘松新酮(nardosinone),

1(10)-马兜铃烯[1(10)-aristolene],9-马兜铃烯-2-酮[1(10)aristolen-2-one],1,8,9,10-四去氢马兜铃烷-2-酮(1,8,9,10-te-tradehydroaristolan-2-one)又名甘松酮(nardostachone),9-马兜铃烯醇(9-aristolen-1α-ol)又名甘松醇(nardostachnol),1,2,9,10-四去氢马兜铃烷(1,2,9,10-tetradehydroaristolane),青木香酮(debilone),广藿香醇(patchoulialcohol),β-广藿香烯(βpatchoulene),甘松香醇(narchinol)A,β-橄榄烯(β-maalie-ne),甘松环氧化物(nardonoxide),甘松香酮(kanshone)A、B、C、D、E,异甘松新酮(isonardosinone),甘松新酮二醇(nardoinonediol),甘松呋喃(nardofuran),去氧甘松香醇(de-oxonarchinol)A。甘松根酮(gansongone),甘松根醇(ganson-gol)即是1(10)-马兜铃烯-9β-醇[1(10)-aristolen-9β-ol],9β-马兜铃烷醇(aristolaln-9β-ol),11-桉叶烯-2,4α-二醇(eudesm-11-en-2,4α-diol)等。以及环烯醚萜化合物甘松二酯(nardosta-chin)。还含三萜成分: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acid)以及乙基-β-D-吡喃葡萄糖甙(ethyl-β-D-glucopy-ranos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

2.宽叶甘松根和根茎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宽叶甘松酸(jatamansic acid),白菖烯(calarene),缬草萜酮又名宽叶甘松醇(jatamansone),甘松奥醇(nardol),β-桉叶醇(β-eudesmol),榄香醇(elemol),白菖烯醇(calarenol),甘松酮,西车烯(seychellene),西车烷(seychellane),去甲西车酮(norseychelanone),α-和β-广藿香烯(patchoulene),广藿香醇(patchoulialcohol),9-马兜铃烯-2-酮,马兜铃烯(aristolene),β-橄榄烯等。又含呋喃香豆精类成分:白芷素(angelicin),宽叶甘松醇(jatamansinol),山芹醇(oroselol),宽叶甘松素(jatamansin)就是当归酸宽叶甘松醇酯(jatamansinyl angelate);单萜成分:α-和β-蒎烯(pinene),3-蒈烯(3-carene);生物碱成分:猕猴桃碱(actinidine);其他成分:异戊酸(isovaleric acid),正二十六烷(n-hexacosane),正二十六醇(n-hexacosanol),花生酸正二十产醇酯(n-hexacosane),正二十六醇(n-hexacosanol),花生酸正二十六醇酯(n-hexacosanylarachidate),异戊酸正二十六醇酯(n-hexacosanyl isovalerate)β-谷甾醇。

【药理作用】

1.中枢镇静作用:甘松香对蛙、兔有与缬草相似的镇静作用,而毒性较后者为强。宽叶甘松之挥发性物质亦有相似的镇静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安定作用,但毒性较缬草为大。其有机溶媒提取物对小鼠、大鼠、猫口服或腹腔注射,可引起镇静、升压,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大剂量有毒,1.5-3.75g/kg可致死。缬草酮在拮抗最大电休克方面的作用强于大仑丁及宽叶甘松挥发油,但对五甲烯四氮唑性惊厥,则并无保护作用。

2.抗心律失常作用:

2.1.对氯化钠所致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实验用18只体重250-500g大白鼠,随机分组,8只对照,10只用药,先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0.3g/kg),仰位固走,切开一侧颈静脉,并插入导管供注射药物用。描记正常心电图Ⅱ导联后,由颈静脉注入2mg/kg 0.8%氯化钠,通常可立即出现心律失常,轻者为室性早搏,重者甚至发展为室扑、室颤等。对照组8只中7只心律失常持续8-23分钟(14.5±5.1),1只持续时间较久,超过60分钟。用药组一般在心律失常出现1-2分钟后,由颈静脉注入2-4ml/kg 50-100%甘松,结果表明甘松能对抗氯化钠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

2.2.对抗家兔由氯仿-肾上腺引起的心律失常作用:实验按文献方法,用体重1.5-2kg家兔。仰位固定后用氯仿进行吸入麻醉至角膜反射刚消失(约为三期级)时,描记正常心电图Ⅱ导联后,立即由耳缘静脉快速注入0.01%盐酸肾上腺素0.5ml/kg,并观察心电示波器和记录心电图Ⅱ导联,待出现心律失常后,由静脉注射25%甘松溶液2ml/kg,并在注射甘松后的5、10、15分钟时分别再由耳静脉重复注入上述剂量的肾上腺素。仍按上述方法记录心电图Ⅱ导联,以观察是否诱发心律失常,结果表明,甘松有对抗家兔于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心律失常。

2.3.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作用:50%甘松乙醇提取液2ml/kg静脉注射,结果表明有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作用。

2.4.缬草酮有抗心律不整的作用,且为一较安全的药物。对异位性室性节律(冠状动脉二期结扎术后的不麻醉犬)的抑制,强于奎尼丁及甘松挥发油;而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碱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则与奎尼丁相同。

2.5.对离体兔心房不应期的作用:实验按Covier介绍的方法取体重1-1.5kg幼兔,击头致昏后开胸取出心脏,立即置入盛有氧的乐氏液的培养皿中,游离左心房,然后将此标本一端穿线打结并留长线,另一端钩在一特制的铂依金的刺激双电极上,放入盛有不断通氧的恒湿(30℃)乐氏溶液的浴槽内,标本上端的长线与肌力传感器相连,并通过757-1型多导生理监视仪与记录仪相连以记录其收缩曲线,刺激电极的另一端与YSD-4型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连接,待标本稳定30分钟左右,以每分钟64次的频率,强度20V左右及波宽2-6ms等参数进行刺激,调节两次刺激脉冲间隔,测定标本恒定的不应期,然后用乐氏液配制的0.05%甘松溶液置换浴槽中乐氏液,以后每隔5分钟测定其不应期。实验结果表明,该浓度的甘松有明显延长心房不应期作用,其延长幅度在13-34%之间,而浓度增加1倍(0.1%),虽不应期仍有所延长,但收缩幅度有所减弱,表明甘松对心肌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2.6.宽叶甘松香挥发油对离体兔心房不应期,损伤刺激引起的麻醉狗心房扑动,以及因乌头碱、乙酰胆碱引起的狗心房纤维颤动等有抗心律不齐作用,但比奎尼丁为弱,延长反拗期、减慢传导方面的作用,也弱于奎尼丁。在对小鼠急性静脉注射的毒性,也较奎尼丁为小。对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心律不整,无保护作用。

3.对心血管的作用:甘松注射液(包括挥发油及水提醇沉部分)2g/kg静脉注射,使兔心率减慢,并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减轻T波的升高。给狗静脉注射挥发油0.1-1.0mg/kg,狗血压下降1.9995-3.9996kPa,可持续数小时之久;能减弱心脏收缩力和加快心率,并有一定抗肾上腺和扩末梢血管的作用。

4.对平滑肌的作用:在给豚鼠喷射组织胺的前、后,应用宽叶甘松可使支气管扩张。醇提取物在离体平滑肌器官上(小肠、大肠、子宫、支气管),具有拮抗组织胺、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还能拮抗氯化钡或氯化钠引起的痉挛,故对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临床上用治哮喘、咳嗽、下泻、腹痛等可能与此有关。

5.甘松注射液16.7、40、60g/kg静脉注射,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

6.其他作用:宽叶甘松挥发油有微弱的抗菌、驱风及解痉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局部刺激性。宽叶甘松给兔皮下注射,兔表现对刺激的反应迟钝、困倦、食欲减退。甘松醇提取物有降压和抗溃疡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0.5g,加石油醚5ml,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浓硫酸数滴,显红棕色。

(2)取本品粉末50g,提取挥发油。取挥发油0.1ml加乙醇2.4ml稀释,再加2,4-二硝基苯肼试剂0.5ml振摇后放置,析出橘红色沉淀。

【炮制】除净杂质,抢水速洗,捞出,切段,晾干。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牙痛;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感想末敷;或泡水含漱;或煎汤外洗。

【注意】气虚血热者忌服。

【附方】松香气《鸡峰普济方》:燥湿化痰;风疳虫牙方《圣济总录》:驱风杀虫;大七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脾胃虚寒;甘松汤《普济方》:湿脚气。肾虚齿痛方《经效济世方》:漱口。

摘录:《中华本草》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甘松.中药材.版本三

【拼音名】Gān Sōnɡ

【英文名】RADIX ET RHIZOMA NARDOSTACHYOS

【别名】甘松香

【来源】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 、或匙叶甘松 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杂质,晒干或阴干。

【性状】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鉴别】本品粉末暗棕色。石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偶见长条形,单个或成群,直径33~64μm,长可至200μm或更长,壁甚厚,无色,胞腔狭小。梯纹或网纹导管,直径7~ 40μm,小型梯纹导管成束,其旁有时可见细长的木纤维。木栓细胞多为不规则多角形,壁暗棕色,较薄,内含黄色至棕黄色挥发油。基生叶残基碎片较多,细胞呈长方形或长多角形,淡黄色至棕色,直径20~ 31μm,长50~ 90μm,壁呈念珠状增厚。另一种碎片细胞呈长条形,长可达200μm,壁有时呈念珠状增厚。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

【用法用量】3~6g。外用适量,泡汤漱口或煎汤洗脚或研末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有关甘松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  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Don) DC——利用喜马拉雅山脉未开发的药用植物的挑战和机遇

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Don) DC(Caprifoliaceae)在中国、西藏、尼泊尔、不丹、印度和日本的医学体系中都很珍贵。它的药用特性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好的记载,如阿育吠陀经典、旧约、《本草拾遗》和荷马的《伊利亚特》。这种植物是极度濒危的,生长在喜马拉雅山的高山和亚高山地区。

我们的研究旨在展示利用匙叶甘松这种未开发的药物资源的挑战和机会。另一个目标是探讨将民族植物学信息转化为健康效益应用的可能性。

研究中使用的信息来源是政府报告、学位论文、书籍、研究文章和数据库,如Sciencedirect、SciFinder、Web of Science、PubMed、Wiley Online Library和ACS Publications等。

在本研究中,我们审查和讨论了植物中存在的植物化学物质,它们的结构,生物活性,从植物部分提取的具有药理学性质的,单一的化合物,以及从植物制备的市售产品。我们已经确定并讨论了关于植物命名和地理分布的易引起歧义和混淆的内容,并强调了未能讨论这个问题的各种研究。我们分析了民族植物学信息的各种报道以及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之间的联系,确认了匙叶甘松的治疗特性。然而,在许多使用干燥样品的发现中,匙叶甘松和蜘蛛香(败酱科缬草属, 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 ex Roxb)的植物化学特征和生物活性之间存在着不可思议的相似性。由于这两个物种拥有相同的方言名称,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样本可能不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不同研究的其他局限性是使用过时的技术进行植物化学分析,缺乏使用动物模型的毒理学研究和使用人类受试者的临床试验。

对各种研究的分析揭示了对植物的植物学命名及其地理分布的混淆之处。人们发现,缺乏用于鉴定正确样本的适当标记和对匙叶甘松进行的不当研究是将民族植物学信息和研究结果用于人类健康应用的主要障碍。利用分子、化学和生药学的方法开发生物标记用于植物鉴定,并对鉴定材料进行体外繁殖以方便获得真正的植物材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办法。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2、匙叶甘松:这是喜马拉雅山脉宝贵而不断减少的资源

药用植物种类的不同治疗效果的使用是全球公认的。匙叶甘松(败酱科缬草属),通常被称为印度穗药,是一种极度濒危的药用植物,生长在喜马拉雅山的高山和亚高山地区。它的药用用途在不丹、中国、印度、日本、尼泊尔和西藏医药中得到了广泛认可。此外,它的药用特性在传统医药体系中得到了很好的确立,包括阿育吠陀、本草拾遗、荷马的《伊利亚特》、《旧约》。国内外对甘松的需求日益增长,主要是对根茎(地下组织)的需求,以及非法/不可持续的采收,已经把这个宝贵的物种带到了灭绝的边缘。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投入,包括体外生物技术方法,以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和长期保存。进一步的研究也需要提高我们对其保存状态、临床相关性和生物活性成分的现有知识。本文从民族药用途、药理学、植物化学、贸易价值以及现代植物生物技术手段在保护这一高价值植物方面的潜在作用等方面综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3、  抗抑郁活性及其对五羟色胺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匙叶甘松在中国、西藏、尼泊尔、不丹、印度和日本的传统医学体系中被广泛使用,用于治疗消化和神经精神疾病,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然而,匙叶甘松抗抑郁作用的可能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采用悬尾试验(TST)和旷场试验(OFT)评价新泽西州总甲醇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然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方法分析总提取物,并通过高含量测定(HCA)评估其对SERT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半数最大有效浓度(EC50)。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p-HPLC)方法将该总提取物细分为20个亚组分,用这些亚组分的保留时间中位数及其SERT活性值拟合“亚组分-SERT活性”关系曲线。然后,对富含SERT增强剂的馏分NJFr.01进行了优化、制备和UHPLC分析。通过 TST 和 OFT 评估分数 NJFr.01 的抗抑郁作用。此外,通过 p-HPLC 分离总提取物和级分 NJFr.01 的主要成分,并通过广泛的核磁共振 (NMR) 分析和与那些报告数据的比较来鉴定,并且还评估了它们的 SERT 活性。最后,评价了绿原酸和甘松新酮A逆转氟西汀对SERT的拮抗作用。

TST 和 OFT 的结果证明了甘松总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总提取物对 SERT 增强的 EC50 为 31.63 μg/mL。拟合的“亚组分-SERT 活性”关系曲线显示组分 NJFr.01 富含 SERT 增强成分。总提取物和级分 NJFr.01 均显著增强 SERT 活性,而其余级分 NJFr.02 未显示任何 SERT 活性。然后,通过 TST 和 OFT 证明了级分 NJFr.01 的抗抑郁作用。此外,植物化学研究和 UHPLC 分析证实了甘松总提取物中 14 种成分的鉴定,包括7-氧杂萘过氧化物7-oxonardinoperoxide (1)、甘松新酮desoxonarchinol A (2)、甘松香酮kanshone B (3)、甘松醇narchinol B (4)、甘松新酮二醇nardosinonediol ( 5), 甘松香酮kanshone A (6), 1-羟基马兜铃酮1-hydroxylaristolone (7), 土青木香柔酮debilon (8), 甘松辛酮nardosinone (9),甘松香酮 kanshone H (10), 四脱氢马兜铃-2-酮1,8,9,10-tetradehydroaristolan-2-one (11), ( -)-马兜铃酮aristolone (12)、1(10)-马兜铃烯-2-酮aristolene-2-one (13) 和jatamol A (14),以及NJFr.01馏分中的七种成分,包括绿原酸(15)、8α-二氢尼泊苷(16) )、7-脱氧-8-表-马钱苷酸loganic acid (17)、五福花苷酸adoxosidic acid (18)、8-表-马钱苷酸loganic acid (19)、8α-6,7-dihydroapodantheroside acetate (20) 和 6″-乙酰瓜苷acetylpatrinalloside (21) )。它们的结构是通过核磁共振分析和与那些报告数据的比较确定的。这些成分的 HCA 结果表明,NJFr.01 组分的主要成分增强了 SERT 活性。拮抗结果表明绿原酸和甘松新酮A逆转氟西汀对SERT活性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首先系统阐述了 SERT 活性在 NJ 抗抑郁作用中的作用,包括总甲醇提取物和富含 SERT 增强成分的水溶性组分 NJFr.01。这是匙叶甘松首次报道具有抗抑郁潜力的天然 SERT 增强提取物和级分。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匙叶甘松的总提取物和馏分 NJFr.01 均具有抗抑郁潜力。SERT 增强剂和抑制剂在匙叶甘松中共存。观察到匙叶甘松的 SERT 增强剂和氟西汀对 SERT 的拮抗作用。5-羟色胺转运蛋白在匙叶甘松( 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 )的抗抑郁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4、  三种传统抗抑郁药拔地麻(Valeriana officinalis L.)、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 ex Roxb)和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Don) DC)的比较与功能筛选

三种败酱科植物的精油(EOs),欧亚拔地麻Valeriana officinalis (Vo),喜马拉雅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Vj)和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Nj),传统上被用于治疗神经疾病。研究了根/根茎的微形态、DNA编码和EOs的植物化学特性,并通过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和微电极阵列(MEA)评估了其对神经系统的生物学作用。匙叶甘松对AChE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67.15μg/mL),其次是拔地麻(IC50=127.30μg/mL)和蜘蛛香Vj (IC50=246.84μg/mL)。用平均放电率(MFR)和平均爆发率(MBR)对大鼠皮层神经元进行MEA分析,结果显示匙叶甘松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强于蜘蛛香Vj(68.5和89.3 μg/mL),前者IC50分别为18.8和11.1 μg/mL,后者为16.5和22.5 μg/mL。这些结果可能与不同的精油成分有关,因为倍半萜和单萜对所观察到的效果有很大的贡献,但醛和酮等含氧化合物的存在是决定效力顺序的一个鉴别因素。我们的多学科方法是避免草药掺假的重要工具,并允许对精油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可用于广泛的治疗应用。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5、  匙叶甘松中倍半萜的抗神经炎作用

从匙叶甘松(Nardostachysjatamansi DC, 缬草科)的根茎和根中分离出两种新的甘松新酮(nardosinone)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即甘松香酮kanshone J (1) 和甘松香酮kanshoneK (2) 以及七种已知的萜类化合物 (3-9)。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主要通过分析 1D-、2D-NMR 和MS 数据来确定。此外,化合物 1 的绝对构型是通过应用改进的 Mosher 方法确定的。在评估其抗神经炎症作用的初步试验中,化合物 1-5 和 9 对BV2 细胞中脂多糖 (LPS) 诱导的一氧化氮(NO) 产生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IC50 值范围为2.43 至 46.54μM。特别是,甘松新酮A(3) 和甘松醇B (4) 显着抑制LPS 诱导的 BV2 细胞中 NO 过量产生,IC50值分别为 3.48±0.47 和2.43±0.23μM。此外,化合物 3 和 4 通过抑制促炎介质的产生,包括前列腺素 E2 (PGE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 和环氧合酶-2(COX-2) 蛋白以及促炎性介质,表现出抗神经炎症作用。 LPS 刺激的BV2 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的炎性细胞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 (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6、  匙叶甘松中新倍半萜及抗神经炎代谢产物的分离

匙叶甘松中含有多种倍半萜,这些倍半萜可能在植物的抗炎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取决于它们的结构。在这项研究中,5个新倍半萜类化合物,即甘松香酮kanshone L (1)、甘松香酮 kanshone M (2), 7-甲氧基甘松新酮7-methoxydesoxo-narchinol (3), 甘松香酮kanshone N(4),和纳多斯道卡醇nardosdaucanol(5)、分离以及四种已知萜类化合物(甘松香酮kanshone D (6), 甘松新酮nardosinanone G (7), 甘松醇narchinol(8),和甘松马兜铃酮nardoaristolone B(9))的根状茎和根Nardostachys jatamansi。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9个倍半萜类化合物中,化合物3、4和8对脂多糖(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此外,化合物3,4和8通过抑制促炎介质的产生,包括前列腺素E2 (PGE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化酶-2 (COX-2)蛋白,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β,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在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中。此外,这些化合物通过抑制IκB-α磷酸化和阻断NF-κB转位,抑制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综上所述,从香樟中分离到5个新的倍半萜和4个已知的倍半萜,化合物3、4和8表现出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的神经炎作用。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7、Narjatamolide,一种来自匙叶甘松的不寻常的同型胍基倍半萜内酯

Narjatamolide (1) 是一种不常见的高愈胍倍半萜内酯,从匙叶甘松的根和根茎中分离得到。它代表了高愈胍类倍半萜的新碳骨架,它具有一个额外的乙酸酯单元,与 C-4 和 C-15 螺环稠合以形成环丙烷环。通过广泛的光谱分析阐明了 1 的结构,并通过电子圆二色谱 (ECD) 计算和 X 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证实了绝对构型。化合物1对BEL-7402细胞系具有抗增殖作用,IC50值为5.67±1.43 μM,机理研究表明化合物1诱导BEL-7402细胞系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

香精与香料(104)—甘松

参考文献:

[1] Nisha Dhiman, Amita Bhattacharya. Nardostachysjatamansi (D.Don) DC.-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harnessing the untappedmedicinal plant from the Himalayas,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0, 246,112211,doi.10.1016/j.jep.2019.112211.

[2] Harmeet Kaur, Manoj M. Lekhak, SwatiChahal, Umesh Goutam, Priyanka Jha, Devashan Naidoo, Sergio J. Ochatt, VijayKumar, Nardostachys jatamansi (D.Don) DC.: An invaluable and constantlydwindling resource of the Himalaya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020,135, 252-267, doi.10.1016/j.sajb.2020.08.010.

[3] Ran Li, Zhi-Mei Wang, Yan Wang, XueqiDong, Li-Hua Zhang, Tao Wang, Yan Zhu, Xiu-Mei Gao, Hong-Hua Wu, Yan-Tong Xu,Antidepressant activities and regulative effects on serotonin transporter of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1, 268,113601,doi.10.1016/j.jep.2020.113601.

[4] Cornara L, Ambu G, Trombetta D, DenaroM, Alloisio S, Frigerio J, Labra M, Ghimire G, Valussi M, Smeriglio A.Comparative and Functional Screening of Three Species Traditionally used asAntidepressants: Valeriana officinalis L., 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 ex Roxb.and Nardostachys jatamansi (D.Don) DC. Plants. 2020; 9(8):994.https://doi.org/10.3390/plants9080994

[5] Chi-Su Yoon, Kwan-Woo Kim, Sang-ChanLee, Youn-Chul Kim, Hyuncheol Oh, Anti-neuroinflammatory effects ofsesqu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Nardostachys jatamansi, Bioorganic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18, 28(2): 140-144, doi.10.1016/j.bmcl.2017.11.041.

[6] Yoon C-S, Kim D-C, Park J-S, Kim K-W,Kim Y-C, Oh H. Isolation of Novel Sesquiterpeniods and Anti-neuroinflammatoryMetabolites from Nardostachys jatamansi. Molecules. 2018; 23(9):2367. https://doi.org/10.3390/molecules23092367.

[7] Tian Chai, Xian-Hua Meng, Cheng-BoWang, Kai Wang, Li-Mei Ma, Yan-Ping Shi, and Jun-Li Yang. Narjatamolide, anUnusual Homoguaiane Sesquiterpene Lactone from Nardostachys jatamansi.J. Org. Chem. 2021, 86, 16, 11006–11010. DOI.10.1021/acs.joc.0c024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