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6日中外香料香精第一资讯浏览量:0
在《山海经·中山经》中是这样说的:
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薑冬。
而在《山海经·东山经》中则是这样说的: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草多芍药。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中记载:芍药相于阶。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芍药在夏商周时期,即已被中国人作为观赏植物培育。作为中国六大名花之一,芍药的名贵仅次于牡丹,因为它开花较迟,故又称为“殿春”。芍药花色艳丽,却又艳而不娇;花形妩媚而不俗。其名来源于《诗经·国风·郑风·溱洧》:“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芍药”, 郑国的溱洧之畔,少男少女在三月上巳(si)相会,将离之时赠送芍药以表爱慕之情,于是芍药便有“将离”之名,也成为古人心中的爱情花。古人将丰富的情感与芍药结合,以互赠芍药来寄思传情,给予芍药爱情的象征意义,承载着恋人之间依依不舍和盼君归来的思念之情。
“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晚春早夏,暑气生,绿意浓,芍药开,独殿春风。芍药是原产于我国的著名传统花卉,至今已有四千年种植历史,很早便记载于典籍。“芍药著于三代之际,风雅所流咏也”,古人认为芍药是百花中最早得名的,在“三代”(夏商周)时就被人传颂。
“云聚怀情四望台,月冷相思九重观。欲题芍药诗不成,来采芙蓉花已散。”南朝江总的《宛转歌》以芍药写离别相思之苦的,悲戚太过,题诗不成。“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唐代卢储这首诗就明快多了,诗人看着庭院中新开的数朵芍药,祈祷东风且慢,等待妻子回来一起赏花。此中情趣,比溱洧之滨折枝相赠的少年更多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蕴。
后来人们提起芍药,总把它与牡丹并称,二者花期相近,花形相似,牡丹富贵,芍药娇媚,本各有千秋。但刘禹锡的一句芍药“妖无格”,使得芍药从“百花之中,其名最古”沦为牡丹的衬托。于是就有人为芍药鸣不平,唐代王贞白就说,“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也有人发现芍药不同寻常的美,“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温柔一同女,红笑笑不休。月娥双双下,楚艳枝枝浮。洞里逢仙人,绰约青宵游。”孟郊眼中随风摇曳的芍药温柔绰约,如同小家碧玉女,别有一番柔美的气质。
李唐爱牡丹富贵,赵宋却偏爱芍药风流。宋代陆佃就在《崥雅》一书中写道:“今群芳中牡丹品评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后人就开始把芍药称为“花相”。杨万里看到多稼亭前两槛芍药盛开时也说,“晚春早夏浑无伴,暖艳暗香政可怜。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也有人认为芍药根本不领此情,比如张镃就认为,“自古风流芍药花,花娇袍紫叶翻鸦。诗成举向东风道,不愿旁人定等差。”
《四相簪花图》扇面李墅(清)
宋代时扬州芍药最为出名,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宋庆历五年,韩琦以资政殿学士知扬州,就感叹“广陵芍药真奇美,名与洛花相上下”。他任上三年,每年暮春芍药开时,必携友赏花作诗,还留下“四相簪花”的典故。“广陵花发信惟夭,已剪还开客重邀。满引莫辞金凿落,盛观何止玉逍遥。”韩琦家中芍药花开,他邀请在扬州的王安石、王珪、陈升之一起共赏,折下四支芍药簪于四人发间。多年后,四人先后做了宰相,成为一时美谈。现存于扬州博物馆的这幅《四相簪花图》就完美再现了当时情景,画面色彩亮丽淡雅,人物姿态神情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色芍药图》恽寿平(清)
五代画家徐崇嗣擅长绘芍药,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记载,徐崇嗣有一幅《草芍药图》,画中芍药典雅娇柔,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彩色绘制,题做“没骨花”。清初画家恽寿平以“没骨花”绘法仿作《五色芍药图》,尽显芍药的轻柔妩妍之态。
《芍药图》郎世宁(清)
郎世宁的芍药图与中国传统绘画不同,他运用中国画工具,按西洋画方法作画,注意透视和明暗,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具有前代所有宫廷绘画中所没有的独特风格,深受皇帝喜爱。
“有情芍药含春泪”,五月的夏日,最宜“赠之以芍药”,将脉脉深情藏于花中,一定是最美的景象。
芍药,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六大名花之一(梅、兰、菊、荷、牡丹、芍药)。
芍药,别名:将离、离草、没骨花、犁食、黑牵夷等。其花和根茎均可用来泡茶,根茎,即为中药中的白芍、赤芍。
宋代时的扬州芍药已经培育出黄、红、紫、白等诸多色花,而且每色花中又有诸多品种。比如,红芍药中有冠群芳、点妆红、醉西施、瑞莲红等名色,其它的色种也是如此。由此,这种古老的名花,才得以一直保持着其优异的地位。
宋代刘攽((1023-1089),北宋著名史学家、诗作家。曾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的《芍药谱》中的记载:牡丹是木本,可以嫁接;芍药是草本,只以种传。要将芍药培育成"名花绝品",应该是在"剪剔、培壅、灌溉"等方面刻意经营方可…
有关芍药的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气味苦平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日华子本草》:芍药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努肉。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
《本草纲目》:白芍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日华》言:赤补气,白治血,久审矣。产后肝血已虚,不可更泻,故禁之。酸寒之药多矣,何独避芍药耶?以此。止下痢腹痛后重。同白术补脾。同川芎泻肝。同人参补气。同当归补血。以酒炒补阴。同甘草上腹痛。同黄连止泻痢。同防风发痘疹。同姜枣温经散湿。昔人言洛阳牡丹、杨州芍药甲天下。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今人多生用,惟避中寒者以酒炒,入女人血药以醋炒。
《本草蒙筌》:芍药味苦、酸,气平、微寒。气薄味厚,可升可降,阴中之阳。有小毒。反藜芦,恶硝斛。芒硝、石斛。畏硝石、鳖甲、小蓟,使乌药、没药、雷丸。入手太阴肺经。及足太阴脾脏。赤白因异,制治亦殊。赤芍药色应南方,能泻能散,生用正宜;白芍药色应西方,能补能收,酒炒才妙。若补阴,酒浸日曝,勿见火。赤利小便去热,消痈肿破积坚,主火盛眼疼要药;白和血脉缓中,固腠理止泻痢,为血虚腹痛捷方。已后数条,惟白可用,得甘草炙为辅佐,兼主治寒热腹疼。热加黄芩,寒加肉桂。与白术同用补脾,与参芪同用益气,与川芎同用泻肝。凡妇人产后诸病,切忌煎尝,因其酸寒,恐伐生发之性故也。倘不得已要用,桂酒肉桂煎酒。渍炒少加。血虚寒人,亦禁莫服。经云:冬月减芍药,以避中寒,则可征矣。谟按:芍药何入手足太阴也?盖酸涩者为上,为收敛停湿之剂故尔。虽主手足太阴,终不离于收降之体。又至血海而入九地之下,直抵于足厥阴焉。气味酸收,又何利小便也?盖肾主大小二便,用此益阴滋湿,故小便得通。仲景治伤寒每多用者,抑非以其主寒热利小便乎?一说:芍药本非通利之药,因其能停诸湿而益津液,故小便自利,于义亦通。又何谓缓中也?盖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止痛之谓。丹溪云:芍药惟止血虚腹痛。然诸痛并宜辛散。引仅酸收,故致血调,血调则痛自止,岂非谓缓中耶?
《景岳全书》:芍药,味微苦微甘略酸,性颇寒。气薄于味,敛降多而升散少,阴也。有小毒。白者味甘,补性多。赤者味苦,泻性多。生者更凉,酒炒微平。其性沉阴,故入血分,补血热之虚,泻肝之火实,固腠理,止热泻,消痈肿,利小便,除眼疼,退虚热,缓三消。诸证因于热而致者为宜,若脾气寒而痞满难化者忌用。止血虚之腹痛,敛血虚之发热。白者安胎热不宁,赤者能通经破血。此物乃补药中之稍寒者,非若极苦大寒之比。若谓其白色属金,恐伤肝木,寒伐生气,产后非宜,则凡白过芍药,寒过芍药者,又将何如?如仲景黑神散、芍药汤之类,非皆产后要药耶?用者还当详审。若产后血热而阴气散失者,正当用之,不必疑也。
《神农本草经读》:芍药气平,是夏花而秉燥金之气也;味苦,是得少阴君火之味,气平下降,味苦下泄而走血,为攻下之品,非补养之物也。邪气腹痛,小便不利,及一切诸痛,皆气滞之病,其主之以苦平,而泄其气也。血痹者,血闭而不行,甚则寒热不调;坚积者,积久而坚实,甚则为疝瘕满痛,皆血滞之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行其血也。又云益气者,谓邪得攻而净,则元气自然受益,非谓芍药能补气也。今人妄改圣经,以“酸寒”二字易“苦平”,误认为敛阴之品,杀人无算,取芍药而嚼之,酸味何在乎?
同科同属不同色白芍赤芍各所长
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又称作白芍、杭白芍、金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种名lactiflora意为“乳白色花的”。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地下有圆柱形或纺锤形块根。二回三出复叶。初夏开美丽的花,花大型,有白、红、粉红等颜色,雌蕊常无毛,花型多样,有单瓣、半重瓣和重瓣等多种花型。遍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亦见于西伯利亚等地。一般可以成活数年。
芍药是蓄根草本,牡丹是灌木木本,这是它们的主要区别,它们花型、叶片非常相似,牡丹于5月初开花,芍药花期要晚一些。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牡丹和芍药是同一个词。芍药一般可以存活数年,牡丹可以存活30-60年。
芍药不但与牡丹齐名,连外观也长得很相像。诗人刘禹锡对芍药的形容是「妖无格」而牡丹却是「真国色」,令很多喜欢芍药绰绰风姿的花迷愤愤不平。不过,各花入各眼,若论「艳名远播」,芍药倒比牡丹远很多,早在17世纪便传到欧洲,欧洲人认得芍药不认得牡丹。在中国,牡丹以洛阳最胜,芍药则以扬州最闻名,除扬州外,中国各地都有栽种。
药用的芍药是毛莨科芍药属植物,多年生草本,与牡丹最大分别是──牡丹是木本植物。芍药花期6月,果期8-9月,因草本关系,茎株柔软(因而易随风摇摆),地下根则粗壮且可入药。
芍药作为药物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汉代赤、白芍混用,统称为“芍药”,直至宋代《太平圣惠方》才明确了赤、白芍功效主治的区别,才正式将白芍、赤芍作为两味单独的药物,并沿用至今。
白芍和赤芍,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白芍与赤芍都来源于植物毛茛科的干燥根,但以现代中药药理认识而论,它们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中药材。
那么白芍和赤芍药性的不同可与他们的花色有关?我们是否能简单的认为开白花的为白芍,红花的为赤芍?
白芍与赤芍怎么分?
在中药里,芍药分有白芍(白芍药)和赤芍(赤芍药)两种,以现时的中药药理研究看,白芍和赤芍是两种不同中药材,但是从植物学上看,白芍与赤芍却是同科同属,几可说是同源。
最早期的中医文献《神农本草经》并没有白芍与赤芍之分,到了唐宋时期(有说是南北朝)才开始有区分白芍和赤芍的概念,但是药用上仍未真正划分。宋代时以芍药根的颜色来区别,根白则为白芍,根红为赤芍;到了元朝,又改成以植物开花的颜色作为划分依据,即是开红花者为赤芍,白花者为白芍。
现时白芍与赤芍怎样分?
现时是以生长地区及培植方法区分。人工培植品种为白芍,野生品种就是赤芍;白芍多长于安徽、山东一带,而赤芍则长于内蒙、吉林等地。《中国药典》列明白芍与赤芍为两种中药,临床应用有明显不同,现代研究认为白芍与赤芍所含的化学成分类似,故药理活性相似,但因为含量比例不同,作用的强度亦有差别,故此现代中药对白芍与赤芍的药理功效便常有不同偏重的描述。
白芍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山东等省,均系栽培。夏、秋两季采挖种植3~4年植株的根,洗净,除去头尾及须根,置沸水中煮至透心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饮片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酸。煎服,6~15g;大量15~30g。欲其平肝敛阴多生用;用以养血调经多炒用或酒炒用。不宜与藜芦同用。主治:类风湿关节炎、胃炎、胃溃疡、肠炎、肝炎。
根据《中国药典》,中药白芍的基源植物为栽培芍药及其变种毛果芍药的根,主产是安徽亳州、浙江杭州和山东荷泽,多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芍药虽在中国各地皆有栽种,但安徽亳州为东汉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相传芍药的药用价值是由华佗夫人发现,所以安徽亳州白芍便分外有名。
白芍在采收后去除杂质,浸透晒干切片,便可生用入药。除生白芍外,亦有炒白芍(炙白芍)及酒白芍。医师处方若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是指生白芍。白芍性苦味酸,微寒,归肝经、脾经,有小毒,功能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治女性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白芍除是泻肝补脾常用药,也是女性良药。
《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名医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增注本草从新》:「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为手足太阴行经药,泻肝火,安脾肺,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气,缓中止痛,除烦敛汗,退热安胎……治鼻衄目濇,肝血不足。」
《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痛,止水泻,收肝气逆痛,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现代研究
白芍含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四川产者含一种酸性物质,对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现代药理认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芍药苷,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止痛抗炎、抗溃疡等多种作用,对增强免疫功能方面亦有良好效果。血虚阴虚者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皆宜,此外,自汗易汗盗汗者、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亦宜。有研究认为炒白芍主养血,生白芍主平肝,现时白芍与补肝的关系不少仍在研究之中。
方剂
芍药汤
出处:《活法机要》
药材:芍药黄连、黄芩、大黄、槟榔、当归、甘草、木香、肉桂。
功能:治痢疾下脓血,腹痛,里急后重。
芍药甘草附子汤
出处:《伤寒论》
药材:芍药、炙甘草、炮附子。
功能:治伤寒发汗病不解,反恶寒,阳虚之证。
芍药栀豉汤
出处:《济阴纲目》
药材:白芍、当归、栀子。
功能:治产后虚烦不得眠
使用注意
芍药是中药里相当常见的药材,白芍通常用来治疗多汗症、下痢腹痛、妇女月经失调。唯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及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
赤芍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赤芍P.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赤芍主产于内蒙古和东北等地,河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亦产。川赤芍主产四川,甘肃、陕西等省亦产。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用。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饮片呈圆柱形,稍弯曲,外表有纵沟或皱纹,皮较粗糙。表面暗棕色或紫褐色。体轻质脆。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中间有放射状纹理,粉性足。气特异,味微苦酸。煎服,6~12g。血寒经闭不宜用。反藜芦。主治:冠心病、急性脑血栓形成、肺源性心脏病、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
中药赤芍的基源植物有两种,一是野生的无莨科植物芍药,另一种是长在四川的芍药的干燥根。简单的说,就是同样是芍药,产地在中国的东北方,如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及四川的野生品种,均称为赤芍。除中国外,西伯利亚、日本、韩国等地亦有见。研究发现,同样物种在不同地区生长,虽然药性成分及活性相似,但是含量常有差异,故药效亦有不同。赤芍味苦微凉,性凉,入肝脾经,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
赤芍功效
《本草经疏》:「木芍药色赤,赤者主破散,主通利,专入肝家血分,故主邪气腹痛。」
《用药法象》:「赤芍破瘀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仲景方中多用之者,以其能定寒热,利小便也。」
《药品化义》:「赤芍,味苦能泻,带酸入肝,专泻肝火。盖肝藏血用此清热凉血。」
《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
现代药理分析,赤芍含有芍药苷、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醣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功效,并有止痛、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功效与白芍基本相同。赤芍以活血散瘀见长,其清血、散瘀血留滞的功能与丹皮相近,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
方剂
当归赤芍汤
出处:《镐京直指》
药材:当归、延胡索、桃仁泥、红木香、赤芍、红花、枳壳、地榆、银花、山楂及莲藕。
功能:治痢复痛,里急后重,湿热伤于小肠血分。
如神散
出处:《太平圣惠方》
药材:香附子、赤芍药
功能:治疗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
使用赤芍注意事项
赤芍有改善心肺功能作用,因具散瘀血功能,故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减少钙沉积于动脉壁,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能,如果有服食薄血药,使用赤芍时应要慎重,更必须主动告知医师。与白芍相同,赤芍恶石斛、芒硝,反藜芦。特别需要注意,赤芍泻肝火散恶血,具破血功能,故凡一切血虚病,必须禁止,如若痈疽已溃,亦不宜使用。
《本草经疏》:「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
《药品化义》:「疹子忌之。」
《得配本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禁用。」
白芍好还是赤芍好?
作为用药者一定会问,白芍好还是赤芍好?白芍补还是赤芍补?而一般估计,多会认为北方产出的赤芍较好。其实,白芍与赤芍同中有异,不能作为相同物品来比较,两者虽同出一物且性微寒,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中医认为,在功效方面,生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在应用方面,生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生白芍、赤芍皆可止痛,但生白芍长于养血平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生白芍养血敛肝,长于敛阴;赤芍凉血活血,长于散瘀。故于补血、养阴及调经方中,常用生白芍;于清热凉血及活血袪瘀剂中,常用赤芍。两者的功能主治的异同在很多中医著作中都有论述,因白芍补而敛,赤芍散而泻,故常以白者为良,处方多用白芍;化瘀血则以赤芍较优,治疮疡者多用。
《本草纲目》:「白补赤散,白芍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
《本草分经》:「赤芍,泻肝火,散恶血,利小肠。白补而敛,赤散而泻;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滞。」
《本草求真》:「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
_ | 白芍 | 赤芍 |
相同点 | 止痛 | |
不同点 | 养血敛阴柔肝为主 |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 |
应用 | 补虚药 | 清热药 |
_ | 白芍 | 赤芍 |
来源 | 芍药种 | 芍药种或川赤芍种 |
加工 | 煮去外皮 | 不煮不去外皮 |
质地 | 硬角质样 | 稍次 |
断面 | 颜色浅黄白色或粉红色 | 颜色偏深棕褐色 |
“白补赤泻;白收赤散”,白芍敛阴益营,主补无泻;赤芍散邪行血,破积泄降。这就是白芍和赤芍功效的主要区别啦,虽然他们同属毛茛科芍药属,但因来源的不同以及加工方式的不同,导致药效截然不同,与他们的花色并无多大的关系。
有关芍药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芍药对帕金森病潜在作用的机制研究
帕金森病(PD)是世界上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但目前还没有可以延缓其进展的疾病修饰疗法。白芍是中药治疗帕金森病最常用的中药配方,也是一种潜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保护剂,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探讨白芍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机制。从多个数据库中首次获得白芍成分和PD的蛋白靶点。为了明确关键靶点,在String数据库上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meta平台进行富集分析,确定主要的基因本体论生物过程和京都基因(GO)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最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并分析成分-目标-通路(I-T-P)网络。结果鉴定出白芍的6种活性成分(山奈酚、ß-谷甾醇、白桦脂酸、芍药二酮、白芍苷和(+)-儿茶素)以及与PD治疗密切相关的6个核心靶点[AKT1、白细胞介素-6、CAT、肿瘤坏死因子(TNF)、CASP3和PTGS2]。主要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信号通路、PI3-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凋亡信号通路。主要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神经递质水平的调节。因此,白芍可通过减少神经炎症、抑制内、外细胞凋亡来延缓神经退行性变,并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来改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本研究揭示了白芍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为开发新的帕金森病药物提供了可能。
2、芍药苷的药动学及其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越来越多的药理学证据表明芍药苷是从芍药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水溶性单萜苷。芍药具有广泛的药用特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抗惊厥、镇痛、保心、保神经、保肝、类抗抑郁、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还能增强认知能力,减轻学习障碍。除了药效学研究外,药物动力学信息对芍药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芍药苷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芍药苷在炎症和免疫功能方面的主要药理作用。芍药苷在体外和体内的研究结果表明,芍药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芍药苷对炎症和免疫有益作用的直接分子机制和关键靶点仍需进一步研究。
3、芍药属:传统用途、植物化学、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和毒理学综述
芍药属(Paeonia)是芍药科(Paeoniaceae)的唯一属,广泛分布于亚洲、南欧和北美,由全球约52种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许多品种的芍药属已在民族医学系统中使用了几个世纪。本研究旨在总结传统的使用,临床应用,属芍药属和毒理学,批判性地评估这个属的最先进的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发表在2011年至2020年之间,和建议方向进一步深入研究芍药属药用资源。使用各种搜索字符串搜索PubMed、Scopus、Science Direct和谷歌Scholar等流行和广泛使用的数据库;从这些检索中,检索到许多有关芍药属植物的传统用途、植物化学、生物活性、临床应用和毒理学等方面的引文。本文报道了芍药属21种2亚种7个变种作为传统中药的应用,并记录了芍药在治疗呕血、血瘀、痛经、闭经、癫痫、痉挛、胃炎等方面的民族药应用。根和根皮是最经常报道的部分的植物在药用应用。目前从芍药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51种化合物,主要包括单萜苷类、黄酮类、单宁类、二苯乙烯类、三萜、甾类和酚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芍药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心血管保护和神经保护等作用。特别是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提取物和化合物(芍药总苷、丹皮酚和芍药苷)已被用作治疗药物或进行临床试验。除了中药理论中芍药与白芍合用存在“不配伍性”外,根据现有的毒理学试验,认为芍药无明显毒性。大量的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的报告表明,芍药属是一个重要的草药资源,和它的一些传统的使用包括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它的使用作为神经保护代理,已经部分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单萜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虽然从芍药植物中分离出了许多化合物,但目前仅对其中少数化合物(芍药苷、丹皮酚和芍药总苷)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芍药苷结构类似物和白藜芦醇低聚物进行了初步研究。除了在民间医学中常用的几个种(P. suffruticosa, P. ostii, P. lactiflora和P. emodi)外,该属内的许多药用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这些物种进行植物化学和药理实验,可为其药用资源的发现提供新的线索。对芍药粗提物进行生物活性指导分离,有必要鉴定出具有药理活性的有效植物成分。此外,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开展植物质量的综合控制、毒理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4、芍药花总苷能减轻腺嘌呤和乙胺丁醇诱导的大鼠高尿酸血症
芍药属草本植物(Paeonia lactiflora Pall.)在国内外的食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各种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民族药理学价值。然而,其降低血清尿酸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医药资源的开发至关重要。在此,我们试图阐明芍药降低尿酸水平的作用模式。研究芍药总苷在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中的作用。本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阐明芍药花总苷(TGPF)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的机制。采用腺嘌呤100 mg/kg和盐酸乙胺丁醇250 mg/kg灌喂23 d,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腺嘌呤和盐酸乙胺丁醇处理1 h后分别灌喂痛风舒600 mg/kg、别嘌呤醇42 mg/kg或TGPF 50 mg/kg、100 mg/kg或200 mg/kg。结果发现,TGPF改善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体重减轻,降低血清UA、XOD、MCP-1、TNF-α、Cr和BUN。TGPF下调肾脏URAT1和GLUT9,上调肾脏OAT1,改善胸腺、脾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因此,TGPF有望作为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它调节尿酸转运体和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并减轻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肾脏病理。
5、芍药(毛茛科)地上部分胰脂肪酶抑制及抗氧化成分的研究
迄今为止,以牡丹根与地上部分比较的研究成果较多见报道。本研究表明,白勺地上部分的抗氧化活性和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均优于其根。其中,水提物和乙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在相同剂量奥利司他(62.5±1.27%)的作用下表现出较强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分别为53.11±1.22%和46.16±1.55%。与阳性对照芦丁(22.66±0.29 μg/mL)比较,乙醇提取物的IC50为17.08±0.9 μg/mL,乙酸乙酯部位的IC50为19.75±0.02 μg/mL。从抗氧化和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组分中分离得到3个新化合物:monplacphloroside(1)、monplachyxyquinoside(2)和herbacetin-7-O-β-d- sophorside(3)以及19个已知化合物(4-22)。化合物PGG(14)、1-氧-甲基-2,3,4,6-四-氧-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17)和没食子酸乙酯(9)是最强的抗氧化剂和胰脂肪酶抑制剂。首次确定单萜、芍药内酯苷R2(19)和芍药内酯苷(20)为强胰脂肪酶抑制剂。酯化没食子酰部分的存在,及其数量的增加或分子结构内的β-内酯环的存在对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的增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结合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分析柴胡-芍药对治疗抑郁症的联合作用机制
柴胡-白芍配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抑郁症的中药方剂之一。然而,这对草药抗抑郁的联合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大鼠模型评价柴胡-白芍的联合作用。其次,构建网络药理学,剖析联合机制。在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合血浆代谢组学研究其对代谢物调控的协同作用。通过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的靶点和代谢组学的代谢物,选择关键的代谢通路。最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关键代谢酶和代谢产物进行验证。在蔗糖偏好试验(SPT)、露天试验(OFT)和强迫游泳试验(FST)中,柴胡-白芍中药对的抗抑郁效果显著优于柴胡和白芍。在网络药理学中,中草药对通过调控共享通路发挥协同作用,如MAPK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等。此外,通过代谢组学分析,两种药对代谢物(14)的改良量大于单一药对代谢物(10和9)的改良量,对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更强。与之相对应,草本对调节的代谢途径(条)多于单一草本(4条和4条)。此外,通过对199个靶标和14个代谢物的联合分析,选择花生四烯酸代谢作为关键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中药对通过协同降低花生四烯酸水平,抑制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 (PTGS1)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 (PTGS2)活性来调节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本研究为揭示柴胡-白芍组合治疗抑郁症的联合机制提供了一种综合策略,也为阐明中药的组成规律提供了一种合理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Du Wanqing,Liang Xiao, Wang Shanze, Lee Philip, Zhang Yunl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Paeonia lactiflora Pall. in Parkinson’s Disease Based on a Network PharmacologyApproach.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0, 11, DOI:10.3389/fphar.2020.581984.
[2] Yan-Xi Zhou,Xiao-Hong Gong, Hong Zhang, Cheng Peng, A review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paeoniflorin and its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2020, 130, 110505,doi.10.1016/j.biopha.2020.110505.
[3] Pei Li, JieShen, Zhiqiang Wang, Shuangshuang Liu, Qing Liu, Yue Li, Chunnian He, PeigenXiao, Genus Paeonia: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raditional uses,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toxicology,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1, 269, 113708,doi.10.1016/j.jep.2020.113708.
[4] Le Kang,Jin-xin Miao, Li-hua Cao, Yan-yan Miao, Ming-san Miao, Hui-juan Liu, Li-lingXiang, Ya-gang Song, Total glucosides of herbaceous peony (Paeonia lactifloraPall.) flower attenuate adenine- and ethambutol-induced hyperuricaemia in rats,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0, 261, 113054, doi.10.1016/j.jep.2020.113054.
[5] OdontuyaGendaram, Daowan Lai, Purevdorj Erdenetsogt, Peter Proksch, Pancreatic lipaseinhibitory and antioxidative constituents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Paeonialactiflora Pall. (Ranunculaceae), Phytochemistry Letters, 2017, 21, 240-246,doi.10.1016/j.phytol.2017.07.009.
[6] Xiao Li,Xue-Mei Qin, Jun-Sheng Tian, Xiao-Xia Gao, Guan-Hua Du, Yu-Zhi Zhou, Integrated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to dissect the combination mechanisms ofBupleurum chinense DC-Paeonia lactiflora Pall herb pair for treatingdepression,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1, 264, 113281,doi.10.1016/j.jep.2020.113281.
夏天到了,蚊子肆虐了起来,人们为避免蚊子叮咬想尽了方法,最直接的就是使用驱蚊产品。那么常见的驱蚊香料有哪些?1、艾草艾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它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2023-02-28驱蚊香精有哪些一般来说的话,是古龙水。如果看见某瓶香水上用英文名写着Eau de Cologne就是了。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一般标着EDC的古龙水纯香精含量只占2-5%,所以...
2023-02-28古龙水 香水 香精空间香氛若是按形式分主要有藤条香薰,喷雾香薰,精油香薰,蜡烛香薰,线香香薰等几个大类,家居用香薰除了能提升自家逼格之外,最主要的作用还是让生活在里面的人安神,悦...
2023-02-27香精公司1.香水用香精香水是一种曲型的赋香品,不仅能掩蔽不快气味,不能给人以清爽的感觉。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不只是妇女使用的多了,而且男子也喜欢使用,并成为人们...
2023-02-27香精的用途香精是化妆品应用广泛的原料,赋予化妆品特殊气味,使产品气味怡人、舒适,提高产品使用体验感。但是为什么市场面上越来越多的化妆品标榜着“无香精”、“无香型”?什么是...
2023-02-27(日用)香精